计算方法

  •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表面加热特点研究

    刘建霞;侯中喜;陈小庆;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具有高机动和远程快速到达能力,是高超声速技术应用的前沿领域。快速准确地预测飞行器表面受热变化特征,对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热防护系统设计十分重要。以基于锥导乘波构型的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和跳跃飞行弹道为研究对象,对其表面不同特征区域的加热开展了快速预测方法研究;采用选用方法分析驻点辐射平衡温度随飞行弹道的变化规律;在弹道特征位置上针对飞行器前缘及上、下表面的加热情况进行分析,获得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受热的整体特征,可为分区域选择热防护措施提供参考。

    2010年03期 v.40;No.15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翼型动态失速DBD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宋科;杨旭东;乔志德;

    进行了翼型深度动态失速及基于DBD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流动控制技术数值模拟研究。将激励器对流动空气的作用以彻体力源项形式加入N-S方程。通过数值求解此N-S方程,研究了DBD激励器对NACA0012翼型俯仰运动深度动态失速的控制作用;研究了DBD激励器工作方式对动态失速平均气动力、气动力迟滞曲线的影响,提出了控制效果较好的激励器工作方式。

    2010年03期 v.40;No.156 5-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民机翼身整流影响分析与设计研究

    郭民;王豪杰;李杰;刘静;

    针对某民机翼身组合体进行了翼身整流设计,以减弱机翼机身附面层之间的相互干扰,消除翼身结合处气流的分离,改善该民机的阻力性能。将翼身整流的多种设计方案(不同类型,不同安装位置,不同的几何尺寸等)配置到某民机翼身组合体模型上,用CFD方法对其流场进行粘性绕流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优化分析,得到了针对该民机减阻效果较好的翼身整流设计方案。

    2010年03期 v.40;No.156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 求解Burgers方程的特征中心型有限体积法

    罗力;封建湖;

    以Burgers方程为试验模型,提出一种新的有限体积法,空间上的离散采用中心型加权基本无振荡重构,时间上的离散采用数值积分。其中积分节点上的数值通量由特征理论回溯求解,保持了物理量沿特征方向传输的特性,计算量相对Runge-Kutta法明显减少。数值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2010年03期 v.40;No.156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基于动态因子的粒子群算法在航路规划中的应用

    汲万峰;姜礼平;朱建冲;阮冰;

    粒子群优化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因其实现容易、精度高、调整参数少、收敛速度快等优点而在解决优化问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析了惯性权值及加速度因子对粒子群算法优化性能的影响,进而提出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方法:线性或非线性动态调整惯性因子,从而有效地提高算法的搜索能力;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全局搜优的速率与精度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2010年03期 v.40;No.156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基于SIMBOX的弹道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

    张明环;张科;

    研究了一种基于SIMBOX实现弹道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的方法。给出了弹道所采用的比例导引法的具体算法,利用3DSMAX软件构建出导弹与目标的三维模型,将其导入到SIMBOX软件的视景系统,采用VC算法对导弹进行具体的机动动作控制,并通过SIMBOX软件对弹道进行了可视化仿真,以动画的方式实现了导弹跟踪及爆炸的三维视景,分别给出了3D和平面的效果图,并分析了比例系数和导弹与目标速度比对弹道的影响,最后将仿真结果与理论推导结果进行了对比。

    2010年03期 v.40;No.156 22-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快速俯仰运动建模研究

    陈星;高正红;

    通过对过失速机动运动规律和气动力特性进行简要分析,说明了过失速机动气动力建模思路;采用状态空间法建立了快速俯仰运动气动力模型,并对模型的输出方程进行了分析和简化;验证结果表明,气动力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结果。

    2010年03期 v.40;No.156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基于在线LS-SVM算法的变参数混沌时间序列预测

    肖支才;王杰;王永生;

    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预测变参数混沌时间序列。变参数混沌系统适合于描述现实中的复杂混沌现象,但由于参数的慢变导致系统动力学特性不断发生变化,基于Tan-kens嵌入定理的建模预测方法难以适用,其时间序列预测可以看作是小样本学习问题。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是在二次损失函数下采用等式约束求解问题的一种支持向量机,保留支持向量机优点同时计算量大大减少。提出用一种具有遗忘机制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线递推算法,并引入历史数据的高次项预测变参数混沌时间序列。对典型变参数混沌时间序列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预测精度,能快速跟踪预测变参数混沌时间序列。

    2010年03期 v.40;No.156 29-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地面等待模型中的旅客延误时间成本分析与仿真

    杨赛;胡明华;叶博嘉;

    针对多机场地面等待问题MAGHP(Multi Airport Ground Holding Problem),深入研究了影响旅客延误时间的因素,并将其应用于数学模型中目标函数的计算。将航班延误时间转化为旅客延误时间,提出了一个在航班取消情况下减少旅客延误的新方法,并与多机场地面等待模型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可以大幅度减少旅客延误时间。

    2010年03期 v.40;No.156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NS方程中耦合转捩判断的风力机翼型气动力数值模拟

    樊鹏飞;宋文萍;

    在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计算中耦合Michel经验判据和Chen-Thy-son转捩模型对风力机翼型S809进行计算。由RANS方程求得翼型表面压力分布作为层流边界层方程求解的输入参数,然后使用Michel经验判据分析判断层流边界层的解得到转捩点的位置,使用Chen-Thyson转捩模型得到从层流到湍流的转捩过渡区,这样随着流场的迭代求解,求解器自动更新判断出转捩点位置。对S809翼型进行全湍流和耦合转捩判断的RANS方程计算,可以看到考虑转捩判断后得到的升阻力系数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2010年03期 v.40;No.156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跑道特性对飞机起飞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柳子栋;詹浩;邓阳平;

    在考虑跑道不平度和摩擦力对飞机滑跑姿态以及气动力的影响下,建立了跑道、飞机本体和起落架的动力学模型,并对飞机在简易跑道上的起飞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对飞机起飞的运动轨迹和姿态的数值模拟,得到了飞机起飞性能参数,以及跑道不平度对起落架及机体的随机振动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和相应的仿真方法能够满足飞机在不同跑道特性起飞性能研究的需要。

    2010年03期 v.40;No.156 41-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基于遗传算法及转捩模型的层流翼型优化设计研究

    何君奎;白俊强;朱军;

    讨论了层流翼型对飞机机翼减阻的重要意义,概述了遗传算法的优化原理及其特点。在基准翼型的基础上,以Hicks—Henne型函数的解析函数线性叠加法来描述翼型。采用遗传算法完成了层流翼型优化设计。计算中采用了转捩模型耦合SST两方程湍流模式,通过求解雷诺平均的N-S方程组模拟了翼型的转捩流动。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优化翼型在升力特性、阻力特性方面比基准翼型有很大的提升,达到了优化升阻比的目标。

    2010年03期 v.40;No.156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鸭翼电磁散射特性分析与RCS减缩方法研究

    李启鹏;王和平;孙珍;付伟;

    利用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计算鸭翼模型雷达散射截面(RCS),分析了鸭翼前缘后掠角和展长对鸭翼RCS值的影响,并根据计算结果拟合了随前缘后掠角和展长变化的鸭翼RCS曲线。建立飞机模型,计算了鸭翼不同偏转角时飞机的RCS值,研究鸭翼偏转对飞机头向RCS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鸭翼偏转会显著增大飞机头向RCS,影响飞机隐身性能。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推导出鸭翼纵向操纵力矩、飞机头向RCS和鸭翼几何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为鸭翼的隐身和气动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基础。对鸭翼上使用吸波材料的情况进行计算,结果验证了在鸭翼上涂敷吸波材料能够大幅降低飞机头向RCS。

    2010年03期 v.40;No.156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翼梢小翼后缘舵面偏转对机翼气动特性影响研究

    司亮;王和平;

    以大型客机某方案机翼为基本翼,基于N-S方程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融合式翼梢小翼后缘操纵舵面偏转对机翼空气动力特性影响。研究发现,翼梢小翼舵面偏使得机翼气动特性发生显著变化。一方面,偏转舵面导致了机翼最大升阻比的降低,然而它可以优化不同飞行阶段升阻比。其中,舵面外偏,机翼在阻力增加不大的条件下,升力明显增大,有利于提高起飞、爬升性能;舵面不偏条件下升阻比最大,有利于提高巡航效率;舵面内偏,机翼阻力明显增大,有利于提高飞机着陆性能。另一方面,舵面偏转可以控制机翼翼梢涡的发展,有助于耗散机翼尾涡及激发翼梢涡自身的不稳定性而加速耗散。

    2010年03期 v.40;No.156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OWN翼布局升力特性研究

    王稳江;王正平;

    研究OWN(Over-the-Wing Nacelle)对机翼升力特性的影响。通过对OWN和机翼组合体的气动数值模拟,给出环量(升力)沿机翼展向分布,结合机翼剖面上下翼面压强分布,分析了OWN对机翼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了OWN的不同安装位置对机翼升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可以作为类似的发动机短舱置于机翼上方布局设计参考。

    2010年03期 v.40;No.156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基于ANSYS的钻杆的有限元静力分析

    邬华明;王生楠;

    建立了基于ANSYS的钻杆参数化有限元仿真模型,对钻柱的整体受力情况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运用ANSYS软件中结构静力学分析模块,对钻柱在减压和加压两种回转钻进过程中的整体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说明了钻柱的整体受力过程及特点,并总结了浅井和深井两种情况下钻杆柱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

    2010年03期 v.40;No.156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飞机结构腐蚀损伤分布及失效规律研究

    杨凯;金平;范存智;

    针对现役飞机结构腐蚀损伤,选取正态分布、Gumbel第一型极值分布、Logistic分布、双参数Weibull分布以及三参数Weibull分布进行统计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腐蚀深度数据均较好地服从以上五种分布规律,其中三参数Weibull分布的相关系数最高。根据三参数Weibull分布得到的95%置信度下不同使用日历年限的腐蚀深度数据,利用Origin7.5软件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到防护涂层有效期约为4年。

    2010年03期 v.40;No.156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损伤方法研究

    张小娟;张博平;

    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冲击能量与凹坑深度之间的关系,拟合出了冲击能量与凹坑深度曲线方程。曲线方程表明,凹坑深度的变化是与冲击能量的变化过程相适应的,从而在凹坑深度已知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得到层合板所受的外载,有此外载从便对层合板进行相应的模拟。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复合材料层合板横向低速冲击进行了模拟,模拟采用瞬态分析方法。对冲击后的试件进行了C扫描,在此基础上对损伤的分布形式及大小做了详细的分析。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表明,方法是可行的,拟合曲线是正确的,且适合于层合板冲击后的损伤评估。

    2010年03期 v.40;No.156 68-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基于DELMIA的应急疏散模型应用研究

    李杰;张炜;夏天琪;

    依照CCAR25部的要求并结合某型飞机座舱布局,利用DELMIA系统建立了三维疏散模型并实现了可视化过程仿真,通过对人员疏散行为直观分析并结合人机功效评估,对疏散行为规范、辅助疏散设备和飞机座舱布局以及疏散方案等进行优化设计,确保真实疏散过程中的疏散效率和人员安全。仿真过程与实际情况相似,方法可广泛用于人员应急疏散过程分析研究。

    2010年03期 v.40;No.156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K]
  • 偏焦偏置抛物面多波束天线的分析与设计

    张兆成;郭陈江;丁君;

    以口径场法为基础对偏置抛物面天线进行建模分析,可方便有效地计算馈源数目任意、馈源放置位置任意的偏置抛物面天线的方向图。通过优化对馈源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各波束的性能达到设计的要求,最终实现多波束天线。绕特定的轴旋转馈源阵列,可以实现更大空间的扫描。

    2010年03期 v.40;No.156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翼尖装置优化设计研究

    周禹;杨永;

    使用面元法气动分析软件VSAERO对机翼与翼梢小翼组合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采用Steve Smith提出的诱导阻力优化方法对翼梢小翼的定位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能够有效地预测出翼梢小翼的最优定位,在翼梢小翼优化设计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2010年03期 v.40;No.156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计算机软件

  • CAD模型质量及标准的快速检查关键技术研究

    李健;莫蓉;常志勇;

    针对实际应用中如何控制CAD模型标准以提高产品设计制造质量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基于任务角色的结构框架思想,并完成与CAD平台无关的中性检查规则模型的建立,通过平台映射机制映射到具体CAD平台,开发出具有权限合理和符合中国工程设计人员使用习惯的CAD模型质量和标准检查系统。同时针对UGNX平台开发了检查系统,通过实例验证了思想方法的有效性和检查系统的实用性。

    2010年03期 v.40;No.156 81-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基于历史和制造约束的可制造性分析系统实现

    郑丹晨;莫蓉;陈涛;

    结合并行工程的思想,针对产品可制造性分析问题,提出基于设计历史、制造资源约束和工艺规则检查的产品可制造性分析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框架,系统利用数据库技术和PDM技术实现,最大程度地保证设计满足各种约束,提高设计效率,最后给出实例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010年03期 v.40;No.156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一种面向分布式应用的调试代理

    罗星原;李青山;叶宏;崔西宁;陈威;

    分布式应用由多个计算节点协作完成,在调试过程中使用传统调试器很难对各计算节点上的程序进行有效的控制,程序每次执行结果的不确定性也给调试带来了困难。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解决方法:使用分布式代理负责调试每个节点任务,多个分布式代理与调试服务器协作完成分布式应用的调试。在Linux平台上完成模型的建立,并使用C、C++控制台应用程序作为测试例程完成实验结果的验证。

    2010年03期 v.40;No.156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试验数据管理系统的需求与实现

    丁力;安海军;

    现在的工程试验产生大量的试验数据,而这些试验数据在储存和使用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试验数据管理系统(TDM)通过梳理和优化试验流程,可以提高试验数据的利用率。

    2010年03期 v.40;No.156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星载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研究

    刘雅;

    主要针对航天型号星载软件,结合三种测试方法的各自特点,归纳整理出测试方法在实际测试用例设计中使用情况以及产生的典型案例。并通过三种测试方法的比较得到每种测试方法的适用情况以及在实际卫星型号星载软件测试工程实践中的运用。目的是通过对三种测试方法的研究和典型案例的分析进一步提高软件评测的技术能力。

    2010年03期 v.40;No.156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基于云计算的资源调度策略

    孙瑞锋;赵政文;

    基于云计算虚拟化技术,提出了一种租借理论和动态多级资源池相结合的资源调度策略,可以有效减少资源空闲时间,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根据策略设计了资源调度模型,并搭建实验环境对提出的资源调度策略进行了试验。实验证明该策略确实可以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010年03期 v.40;No.156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计算机应用

  • 机载双余度1553B总线的可维修性设计

    杨建新;郭健;

    介绍了机载双余度1553B总线的拓扑结构和基本的物理组成及连接关系,分析了双余度1553B总线的工作状态和线路检测的方法,从故障定位和可维修性的角度分析了不可分割连接形式的测试性,提出了可分割连接形式的设计方法,比较了两种双余度总线接口形式的特点及其对维护和维修的影响。

    2010年03期 v.40;No.156 106-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基于虚拟仪器的随机扫描显示器测试系统设计

    杨成;韩李勋;伍继林;

    设计了一种用于检测随机扫描显示器的测试系统,详细说明了测试系统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采用LabVIEW 8.5设计了测试系统软件,详细讨论了画圆、画方格和画字符的算法和程序设计方法,并介绍了D/A、D/O驱动程序以及串行通信控制的实现方法。

    2010年03期 v.40;No.156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软PLC在ARM9处理器上的实现

    车炯晖;

    ARM9处理器以其处理能力强、成本低而具有很高的性价比,被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各个领域。可编程控制器又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可用于各种生产过程控制。OpenPCS是德国Infoteam公司开发的一款可在线编程的软逻辑系统,并且OpenPCS是唯一一款得到"可移植性层次"认证的标准工作台。重点介绍了OpenPCS在ARM9处理器上的实现过程,并且对其做了一些必要的测试。

    2010年03期 v.40;No.156 114-1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基于AADL的航电系统建模技术

    田丹;霍峰;

    新一代航电系统的高度综合化,模块化,采用分布式结构,实现容错/重构等特点,对可靠性,可验证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较为全面的介绍了以AADL为基础的航电系统建模的技术,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步骤,开发出结构分析与设计工具创建及管理模型,检查模型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并为安全性分析、可靠性分析以及可调度性分析等验证工具提供了良好的接口。

    2010年03期 v.40;No.156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基于PXI总线弹载模块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张静;李悦;张娟;郭兴平;

    以建立一套弹载模块自动测试系统为目标,采用了基于PXI总线结构的虚拟仪器测控技术,同时采用成熟的数据采集模块与电源模块,并配备高性能的计算机,实现了弹载模块的批产测试设备,在介绍PXI总线结构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该测试设备的软/硬件组成、系统结构和特点。

    2010年03期 v.40;No.156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基于串行RapidIO协议的包交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高毅;刘永强;梁小虎;

    RapidIO包交换模块是嵌入式数字信号并行处理系统中的关键模块,为系统中的各个数据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交换和传输高速数据。从计算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出发,介绍了高速互连技术的发展,特别是RapidIO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基于串行RapidIO协议的包交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010年03期 v.40;No.156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高速串行总线RapidIO与PCI Express协议分析比较

    梁小虎;王乐;张亚棣;

    随着新一代嵌入式系统对数据传输能力要求的提高,高速串行总线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RapidIO和PCI Express(亦称PCIe)是常见的选择。通过对这两种协议在整体工作机制及其特点、分层模型、拓扑结构、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分析比较,为嵌入式系统设计中高速串行总线的选择提供参考。

    2010年03期 v.40;No.156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计算机网络

  • 基于Credential Provider的身份认证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陈锐;蒋泽军;陈福;

    身份认证是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门户,采用强身份认证技术能极大的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对现有的强身份认证技术的分析,在对微软新推出的身份认证模型——凭据提供(Credential Pro-vider)模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动态口令的双因素身份认证系统,对操作系统用户身份进行强认证,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级别。

    2010年03期 v.40;No.156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航空计算技术》征稿简则

    <正>《航空计算技术》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主管,由中航工业第六三一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航空学会会刊,被多家权威检索系统收录。本刊热忱欢迎从事计算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踊跃投稿。1投稿约定①稿件应反映计算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交流计算技术最新研究及其应用成果。

    2010年03期 v.40;No.156 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 下载本期数据